近日,三明市政府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稻種基地建設,增強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稻種基地。三明市投資集團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優勢,加強農業產業布局,在助力打造三明“中國稻種基地”中貢獻國企力量。
一是整合三農服務力量,做大農林產業投資運作平臺。集團通過劃轉接收三明市農業局、三明市林業局7家農林企業組建設立“三明市農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圍繞市農林產業特色,積極拓展農林服務;同時,通過個人股權收購,對“福建六三種業公司”實現國有控股經營,借助國家大力支持種業發展機遇,積極推動六三種業新一輪種業創新和產業化發展。
二是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商業化育種能力。以三明市農科院為技術依托,推進權屬企業六三種業加大與省內外科研院校和種業企業開展優質稻種繁殖技術合作,同時,指導六三種業組建專業育種團隊,專職開展商業化育種,在福建、海南等地建立200畝選育種基地。目前,自主選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6個通過國家及省級審定,6個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今年10月,公司專利“珍味稻耐儲藏主效QTL的分子標記及其應用”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三是完善生產管理,建立高質量、規范化生產基地。采取“公司+基地+科技+農戶”模式,在三明的建寧、寧化、將樂、沙縣等地建立了近2萬畝穩固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今年,已落實制種生產面積10000畝左右,落實自有親本繁殖35畝,制種組合28個,新品種試制24個組合,預計生產種子160萬公斤。
四是健全營銷模式,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線上線下結合,通過召開新品種推介會、注冊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微視頻等新媒體推廣平臺,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完善人才選用機制,建立精干的營銷團隊,改進現有營銷模式,減少中間環節,設立營銷中心或子公司,擴大市場占有率。目前六三種業營銷網絡拓展到南方稻區16個省區市,銷售的品種10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80%的產品銷往省外市場;在福建省內實現了每一個行政村都有銷售網點,省外南方稻區重點省份的縣均有代理商或經銷商。